一个专业分享POS机知识,办理POS机的网站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POS机知识 > POS机基础知识 > 正文

POS机套现骗贷黑幕:52人获刑,最高刑期11年,全链条犯罪细节曝光

作者:POS机客服发布时间:2025-08-09分类:POS机基础知识浏览:23


导读:POS机套现骗贷案 52 人被判刑,最高刑期11年!揭秘从包装资质到虚构交易的全链条黑幕,解读非法经营罪、洗钱罪认定标准及警示。

虚构交易套取信贷,犯罪团伙分工明确

从“包装”到“套现”,一条完整的骗贷产业链

2020年11月起,一个以POS机为工具的贷款诈骗团伙浮出水面。该团伙的运作模式堪称“流水线作业”:先将无贷款资质的人员“包装”成高收入群体(如伪造收入证明、工作履历),帮助其骗取银行信用贷款授信;随后由王某、虞某等贷款中介,利用POS机虚构消费场景(如模拟商超、餐饮交易)完成套现,抽取10%-15%的提成后,将剩余资金转回诈骗团伙。

案件数据显示,虞某、李某二人共帮助转移骗贷资金150余万元,获利6万余元;王某单独转移300余万元,后伙同张某转移40余万元,二人获利同样达6万余元。贷款到期后,所有借款人无一归还,导致银行形成大量坏账。最终,王某等人因非法经营罪、洗钱罪被判处3至6年有期徒刑,张某因系从犯获缓刑;上游52名诈骗团伙成员则因贷款诈骗罪,被判处7个月至1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,凸显了司法机关对金融犯罪的严厉打击态度。这一案件涉及人员众多,资金数额巨大,给金融秩序带来了严重的破坏,也让相关银行遭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。

POS机成“犯罪工具”,虚构交易背后的法律红线

该案的核心争议点在于“利用POS机套现信贷资金”的定性。涉案团伙使用的并非普通信用卡,而是银行发放的“分期电子信用卡”——其形式为专用借记卡,虽无法直接取现,但可在授信额度内消费,功能与信用卡实质相同。王某等人通过虚构交易,将本应用于消费的信贷资金转化为现金,本质是规避银行监管的“洗钱行为”。

根据“两高”司法解释,若使用POS机为信用卡持卡人虚构交易套现,金额超100万元即构成非法经营罪;而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追诉标准为500万元。本案中,检察机关通过“穿透式审查”,认定该借记卡的“信贷消费属性”,适用信用卡相关规定,最终将300余万元涉案金额纳入刑事追责范围,为同类案件的法律适用提供了重要参考。这一法律定性的明确,对于打击类似的金融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检察履职破局:从1人到37人,大数据揪出全链条罪犯

数据建模追踪资金流,涉案人员扩至37人

侦查初期,公安机关仅锁定1名涉案人员,涉案金额认定为18.3万元。检察机关介入后,通过构建“银行贷款数据+POS机刷卡记录”关联模型,追踪资金流向:从借款人账户到POS机商户,再到诈骗团伙账户,每一笔资金的流转都被精准定位。最终,涉案人员从1人扩展至37人,涉案金额从18.3万元升至600余万元,彻底揭开了犯罪团伙的层级结构——从前端“包装”人员、中介套现者,到后端资金转移者,无一漏网。大数据技术在案件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让犯罪团伙的行踪无处遁形。

区分上下游责任,精准适用罪名

针对“王某等人是否构成贷款诈骗共犯”的争议,检察机关审查认为:王某等人仅负责下游套现,未参与上游“包装”骗贷环节,与诈骗团伙无直接共谋,故不认定为贷款诈骗罪共犯,而是根据其行为性质,以非法经营罪、洗钱罪追责。这种“分层定性”确保了罪责刑相适应:

  • - 虞某、李某、王某因套现金额超百万元,以非法经营罪起诉;

  • - 张某作为从犯,涉案金额较低,以洗钱罪起诉并建议缓刑。

刑民协同防风险,织密金融安全“防护网”

纠正19起重复评价案件,避免“刑民双罚”

贷款到期后,银行曾就未归还的贷款以“民事借贷纠纷”起诉借款人,部分案件已被法院裁定为“合法民事行为”并要求履约。检察机关发现,这导致同一笔骗贷行为既被刑事追责,又被民事裁判要求还款,属于“重复评价”。通过大数据比对,检察机关共排查出19件此类案件,依法发出再审检察建议8件、抗诉5件,最终纠正了这一法律适用错误,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。这一举措体现了司法的严谨性和公正性,避免了当事人遭受不必要的法律责任。

向金融机构发“风险提示”,堵住信贷审核漏洞

该案暴露出银行在“分期电子信用卡”授信中的漏洞:对借款人资质审核不严,对资金用途缺乏跟踪。检察机关据此向相关金融机构制发《检察建议书》,建议完善三项机制:

  1. 1. 强化借款人收入真实性核查,引入第三方数据验证;

  2. 2. 建立信贷资金流向监测系统,对频繁在同一商户大额消费的行为预警;

  3. 3. 定期排查“休眠账户”“异常交易账户”,及时发现套现风险。

结语:此案警示我们,POS机作为支付工具,一旦被用于虚构交易套现信贷资金,便会触碰法律红线。从借款人到中介,再到提供POS机的商户,任何环节参与此类行为都可能构成犯罪。同时,金融机构需加强风控,公众也应警惕“无资质贷款”“套现返现”等诱惑,避免沦为犯罪工具。唯有司法打击与行业监管双管齐下,才能筑牢金融安全的“防火墙”。每个人都应遵守法律法规,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。


相关推荐


文章版权声明 1 、本网站名称POS知识网 (www.675h.com
2、本文标题POS机套现骗贷黑幕:52人获刑,最高刑期11年,全链条犯罪细节曝光 链接:https://www.675h.com/p_3194.html
3 、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侵权,请联系站长微信:15479747进行删除处理。
4 、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5 、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,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

       

POS机基础知识排行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