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个人POS机客服发布时间:2025-11-26分类:行业新闻浏览:4
【重磅消息】 近日,关于“7家头部支付公司被暂停新增业务3个月”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。经多方核实,目前已有6家支付公司正式确认停增3个月,仅剩1家仍在最终确认中。这场风波不仅震动整个POS收单行业,更引发了一场波及上下游的监管大地震。

此次事件的导火索,源于行业内一次罕见的大规模互相举报行为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部分支付公司与设备厂商之间的利益纠葛长期积累,最终演变为公开举报,直接惊动了监管层。
核心问题集中在所谓的支付“三件套”——即机器、SN码、通道技术的违规操作。其中,排名靠前的投诉对象指向深圳某知名支付企业(业内称“前某海”),因其合作厂家金某顿生产的智能屏设备涉及专利侵权(2.8寸分店码屏幕),并在6个月内拥有外观专利独占权。
更严重的是,该类设备被发现存在多项违规行为:一机多码本就违反Y联规定;此外,还查出翻新二手机、内外SN码不一致等重大安全隐患。这些问题直接导致5家机器生产厂商被勒令停业整顿,其中最具争议的顶某熠更是被直接取消资质,成为本次风暴的关键引爆点。
顶某熠倒下后,其遗留问题迅速蔓延。例如,另一厂家天某喻在翻新机器时,外部SN未变,却将新的SN上报至Y联系统,导致大量问题机器流入市场,涉及7家头部支付公司。这些公司随即进入“自证清白”阶段,高层紧急赴上海参与闭门会议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一家名为动联的厂商(一年前已倒闭)和另一家加某,竟盗用顶某熠的SN码进行备案。当顶某熠被Y联拉入黑名单后,使用其SN的所有设备瞬间无法联网,数万台POS机集体“变砖”,商户交易全面中断。
最具颠覆性的打击来自技术层面。有内部人员将顶某熠旗下某机构开发的“白板机”寄送至Y联测试,结果发现其具备一机自动切换多个商户的能力,严重扰乱交易真实性。
监管迅速出手:所有通道切换必须改为72小时延迟,且必须经过原支付公司书面同意才能迁移。这意味着曾经风靡市场的“P技术”彻底失效,依赖此模式运营的某付、某刷、某钱、某科、某宝等产品均受重创。
① 新增业务冻结:6家支付公司小微商户入网暂停3个月,纯小微代理商业务空间被大幅压缩。
② 交易量管控:小微交易额需压降20%,部分公司通过涨价策略主动控量,代理商面临换机潮。
③ 实时到账受限:多家公司收紧或关闭实时到账功能,用户资金流转节奏改变。
④ 真实商户崛起:收款码与真实商户业务成新发力点,或将迎来新一轮市场布局热潮。
—— 本文为行业深度观察,信息整合自多方信源,旨在揭示监管背后的逻辑与趋势。未来三个月,将是支付行业洗牌的关键期,合规者胜,投机者退。